近日,我院粮作所南疆冬麦团队在《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发表了题为“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is of time to heading andmaturity in bread wheat using55K microarrays”的研究论文(IF=5.6)。该研究发掘了9个稳定的SNP标记位点及9个最有可能与生育期相关的候选基因。
新疆南疆地区粮食生产的主要方式为冬小麦+复播玉米“两早配套”种植模式,小麦的早熟性是制约南疆小麦育种的瓶颈。小麦生育期由多基因控制,是典型的数量性状,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挖掘与生育期性状相关联的基因位点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解释基因效应的重要基础。该研究采用Q+K混合线性模型,使用55K SNP芯片对239份国内外小麦品种(系)的抽穗期和成熟期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获得293个与小麦抽穗期和成熟期显著关联的SNP标记位点(P≤0.001),其中在多个环境下检测到9个稳定的SNP标记位点,分布在小麦1A、1B、2D、3A、5B、6D和7A染色体上,单个位点可解释4.03%—16.06%的表型变异。将表型效应值大且能稳定遗传的SNP标记在普通小麦中国春基因组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共挖掘了9个最有可能与抽穗期和成熟期相关的候选基因,为培育适宜南疆地区种植的早熟优良冬小麦品种提供了候选基因。
我院粮作所助理研究员丁银灯为论文第一作者,粮作所副研究员高永红为该论文通讯作者,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为第一完成单位。该研究得到了新疆农业科学院青年科技骨干创新能力培养项目、自治区农业农村厅2022年“揭榜挂帅”攻关项目、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的支持。(粮作所 银灯 )
文章链接: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ls.2023.1296197/f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