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朱政一行前往安宁渠综合试验场对我院各研究所及综合试验场部分在研重点项目进行半年工作检查。科管处处长李进、副处长任红松等5人陪同检查。根据朱政书记要求,此次检查还组织了安宁渠综合试验场的近20名青年科技人员参与、学习交流。
半年工作检查是我院“紧抓项目执行,促进成果转化推广”的一项传统。在品资所DUS(植物新品种测试)测试中心,朱政书记听取了棉花、玉米、小麦、西甜瓜、谷子、高粱、鹰嘴豆、红花、黄豆等作物DUS测试任务的汇报。在汇报过程中,朱书记特别请DUS测试中心王威主任把DUS的名称、任务、测试方法等细节一一介绍清楚,以便让随同的青年科技人员能够听得懂、听得明白。朱书记指出,作为农业科研单位,品种选育是核心,而DUS测试工作就是对申请保护的植物新品种进行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进行分析,以判定测试品种是否属于新品种,根据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规定,植物新品种审定必须要有DUS测试报告,因此这项工作十分重要;DUS测试中心要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做好品种材料的采集、整理和保藏工作。他强调,科研工作应当有良好的科研思路和严谨的科研态度,一定要做好并细化实验前期设计,尽量将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因素考虑进来,如今年雨水多,在做抗旱实验的时候,应当在田间增设雨量计等设备,以监测小气候环境对实验造成的影响。
在灰漠土监测站,刘骅站长详细介绍了监测站的形成历史、监测内容、承担课题和研究效果等方面的内容。刘站长介绍说,监测站已经运行了28年,主要针对8种不同的新疆灰漠土进行土壤肥力变化规律的监测,经过多年建设,现已实现利用物联网对土壤进行自动化监测和数据采集。随后,朱书记一行参观了土壤自动监测平台现场演示,并给予了肯定,他指出,信息化既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和推动力,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应充分利用各种现代信息化手段,积极推动自动控制技术、滴灌自动化控制等信息技术在田间实验数据实时采集、农作物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农业科研、生产等过程的信息化水平。
在油料作物试验地,朱书记现场查看了花生、向日葵、油菜的种植情况并听取相关课题关于品种选育、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示范推广等方面的汇报。他指出,红花、向日葵、花生等是我区主要特色油料经济作物,在新品种选育、推广等方面应充分发挥我院的科技、成果优势,并结合当前自治区正在推进的农业供给侧改革,从提高特色油料经济作物品质、产量和农民收入出发,做好新品种引进、选育及配套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
在玉米试验地,梁晓玲研究员重点介绍了我院玉米在品种选育方面取得的成绩,目前,耐密、耐旱、高活力且适合全程机械化采收的玉米品种是国内玉米品种选育的主要研究方向,经多年努力,我院选育的玉米新品种新玉54号的各方面评价已与国外品种先玉335相当,目前正在区内外进行示范推广。刘成研究员对我院承担的农业部玉米抗旱鉴定工作的来由、主要内容、技术手段等进行了汇报,今年我院共承担了2651份玉米种质材料的抗旱鉴定工作,主要利用玉米开花期与抗旱性高度正相关这一特点进行筛选,虽然因今年雨水较多对抗旱鉴定工作造成了一些影响,但经课题组努力,现已圆满完成了本年度鉴定任务。
朱书记一行还对加工番茄、葡萄、谷子等种植和品种筛选情况进行了查看,对相关课题采取的创新栽培及育种方法和技术给予了好评。随后,朱书记一行参观了植保所赤眼蜂繁育中心、综合试验场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黑蒜加工实验室。
朱书记指出,安宁渠综合试验场是我院在乌鲁木齐周边最大的综合试验示范基地,保证了我院多种农作物品种选育和创制,一方面我们要利用好这一平台,采用新方法、新技术,争取出一些质量过硬的品种;另一方面,要将选育出的种质材料保存好,保护好,为今后品种选育积累宝贵资源。通过一天的检查、学习交流,朱书记对近20名青年科技人员认真的学习态度和精神表示肯定,他对青年科技工作者提出了两点希望,一是希望我院青年科技人员能继承和发扬我院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不畏艰辛、艰苦奋斗的精神,立足本职岗位,为我区农业科技创新和我院农业科技事业发展做出贡献;二是希望青年科技人员要主动走出来,向其他研究所科研人员学习,要多学、多问,拓展科研思路和视野,拓宽知识面,为今后的科研道路打下坚实基础。(科管处 房世杰 任红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