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江斌伟)制约南疆小麦育种的瓶颈被新疆科研人员打破。
近日,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南疆冬麦团队在《植物前沿》发表研究论文“利用55K芯片进行小麦生育期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掘9个稳定的SNP标记位点及9个最有可能与生育期相关的候选基因,这为培育适宜南疆种植的早熟优良冬小麦品种提供“后备军”。
新疆农业科学院院粮作所南疆冬麦团队正在田间工作。受访者提供
南疆粮食生产的主要方式为冬小麦+复播玉米“两早配套”种植模式,长期以来,小麦的早熟性是制约南疆小麦育种的瓶颈。小麦生育期由多基因控制,是典型的数量性状,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挖掘与生育期性状相关联的基因位点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解释基因效应的重要基础。
该研究采用混合线性模型,使用小麦SNP芯片对239份国内外小麦品种(系)的生育期相关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获得293个与小麦生育期相关性状显著关联的SNP标记位点,其中在多个环境下检测到9个稳定的SNP标记位点,分布在小麦各条染色体上。同时将SNP标记在普通小麦中国春基因组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共挖掘了9个最有可能与生育期相关的候选基因,这为培育适宜南疆地区种植的早熟优良冬小麦品种提供了技术支撑。
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丁银灯为论文第一作者,副研究员高永红为该论文通讯作者,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为第一完成单位。该研究得到了新疆农业科学院青年科技骨干创新能力培养项目、自治区农业农村厅2022年“揭榜挂帅”攻关项目、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项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