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早上10点,记者穿戴好一次性防护用品、全身灭菌后,来到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粮油加工车间。工人们早已穿戴整齐进入车间开工,通过清洗、压片、粉碎、熟化、冷却及包装流水化作业,一袋袋杂粮食品新鲜出炉。
杂粮泛指除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薯类以外的谷物和豆类作物,包括燕麦、谷子、高粱等16大种几百个小种作物。新疆杂粮以良好的绿色生态条件和安全品质被国内消费者认知,正在成为国内新的重要杂粮产区。
一周来,记者多次前往这里蹲点采访,从加工车间到包装车间,再到产品展示区,探寻新疆特色粮食产品如何通过技术革新和精深加工,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要效益,推动乡村振兴、农民致富。
“专用品种+绿色技术”逐步打开市场
2月1日,在小米加工车间,机器轰鸣声中,一袋袋谷子从仓库通过传输带运至加工车间,经过筛选、去石、脱壳、碾磨等多个步骤,随流水线涌入包装车间。
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粮油加工车间,工人正在忙碌。记者江斌伟摄
“现在正在加工的是小米。这种米‘油性大’,是所里谷子学科在试验基地种的,煮小米稀饭黏稠、口感好。同时,我们的麦胚加工技术也取得了新突破,我们一起去看看” 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粮油加工研究室主任于明说道。
带着好奇,记者跟随于明的脚步,来到麦胚片加工车间。
麦胚是小麦萌芽器官,营养丰富,被国际粮农组织称为人类天然营养宝库,也被誉为植物鸡蛋。
于明介绍,面粉加工企业在制粉过程中小麦胚芽被压扁,混入麸皮成为饲料,十分可惜。团队经过三年摸索,终于攻克灭酶温度、脱水时间等难题,从麸皮中成功分离小麦胚芽,生产出营养损失少、保质时间长的麦胚片,生产技术和产品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已在多家企业落地转化。
作为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粮油加工研究学科带头人,于明主要从事新疆特色粮油加工技术研究与功能食品开发研究方便食品开发,已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抗性鹰嘴豆粉等系列功能性杂粮方便食品。
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粮油加工车间,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粮油加工研究室主任于明在实验室忙碌。记者江斌伟摄
团队以自主培育的特色专用品种作为产业支撑,如“新鹰2号”比一般鹰嘴豆品种蛋白质高4%-5%;同时辅以精深加工技术,采用低温灭酶、超微粉碎、挤压质构重组技术等现代高新绿色加工技术,保持了产品营养活性,品质不断提升,逐步打开市场销路。
近年来,该团队专注新疆杂粮加工方面研究技术研发,在燕麦精深加工技术、黑小麦精深加工技术、鹰嘴豆精深加工技术等与产品开发均得以拓展,通过项目技术成果的孵化,形成集种植、加工、仓储、销售于一体的小杂粮特色产业发展链条,为新疆粮油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示范推广作用。
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粮油加工车间,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粮油加工研究室主任于明(左)正在加工厂和工人一起忙碌。记者江斌伟摄
新疆杂粮种植区域特色鲜明,燕麦、荞麦、鹰嘴豆等各种杂豆种植区域为冷凉山区、山旱地、盐碱地等耕作条件较差地区。谷子则在南疆小麦复播区,黑小麦在传统小麦种植区。
数据显示,新疆杂粮通常年种植面积100余万亩,总产40万吨左右。
正因如此,特色杂粮产业成为新疆农业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科技攻关的重点方向。以谷子学科团队为例,目前已收集引进国内外谷子种质资源2886份,种植面积由几万亩发展到年均20万亩以上。
“杂粮必须与加工相结合,进入消费市场,才能身价倍增。”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谷子高粱学科带头人冯国郡研究员说。
新疆杂粮产业体系逐步建立
2月5日,市民李小芸信步走来,进入沙依巴克区南昌路北二巷农科院燕麦片经销店,一口气买下四个礼盒。
一位市民来到沙依巴克区南昌路北二巷农科院燕麦片经销店,挑选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粮油加工的杂粮产品。记者江斌伟摄
“我们有不少特色杂粮网红产品,比如黑小麦片,是明星产品,销量居全国前列。如今健康理念深入人心,杂粮礼盒在年前尤其畅销。” 店主杨梅忙着接待老顾客李小芸后,赶紧低头处理淘宝、小红书等电商平台订单。
新疆杂粮产业飞速发展的背后,是科企合作、创新引领的生动实践。
“我们会给予全周期技术指导和服务,帮助本土企业发展壮大,全力开拓杂粮市场。”新疆农业科学院粮作所科技开发服务公司法人代表毛红艳说,目前,杂粮产品销量呈逐年增长态势。
该公司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即通过销售平台给全疆杂粮特色企业做示范样板,进行技术和生产加工兜底,通过技术扶持和生产扶持企业发展,从图纸开始,到厂子建成,再到企业生产提供一条龙全套技术服务,避免企业盲目建设和扩张。
科企合作不仅带去技术,还带动企业增加了效益,这一点新疆强隆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彦龙感受尤其深刻。
王彦龙所在的公司以种植、加工黑小麦麦片和生产黑小麦粉为主,在专家提供的技术服务支持下,短短几年时间种植面积从100亩扩大到6000亩地,黑小麦片年加工能力2万吨。经过加工,麦片1公斤零售价15元,效益翻倍,年利润达300万元。
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粮油加工车间,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粮油加工研究室主任于明正在展示加工好的麦胚片。记者江斌伟摄
近年来,新疆杂粮产业体系逐步建立,形成基地农户+合作社+企业新型格局,全疆特色粮食作物专业种植合作社达120多家,有效带动农民增收。
“我们从市场需求倒推,品种始终是核心,种子是源头。”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建疆说,项目整合了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多个项目科研成果,集杂粮专用品种培育与推广、绿色有机杂粮种植、产后精深加工为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项目,让一产、二产和三产深度融合,对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大意义。(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 江斌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