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24-03

【乌鲁木齐晚报】走进乡村看振兴|农博士“土专家”面对面

资料来源: 作者: 浏览量: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宋建华

一边是新疆农业科学院核技术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袁杰博士,是水稻研究和技术推广方面的“农博士”;一边是30多位种水稻10年起步的稻农、合作社负责人和精米厂负责人,是稻谷种植加工方面的“土专家”。

两者面对面能碰撞出什么火花?2月28日,记者走进了米东区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举办的水稻种植技术培训现场,去感受稻乡米东区的稻米产业的新气象。

 

2月28日,在米东区水稻种植技术培训会上,新疆农业科学院核技术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袁杰正在与稻农交流水稻种植技术。记者宋建华摄

培训活动地点在新疆水稻主栽区米东区羊毛工镇,村民参与活动积极性很高。

“以前种地靠天收,现在种地,靠科技、靠思路。”“这个袁博士在稻田里见过好几次,技术过硬。”……

会议室的凳子加了好几次,一些村民孩子在家没人带,直接带着孩子来听课。

作为新疆水稻主产区之一的米东区通过推广机械化种植、选用良种、保障供销等举措,稳定水稻种植面积3万亩。

今年,米东区将着力打造集约化生产水稻精耕区,按照“万亩总产提升、千亩高产创建、百亩单产突破”的目标推动优质水稻基地建设。

袁杰是米东区水稻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的专家,他带领的团队每年都与米东区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人员一起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宣传种植新技术、推广良种,解决种植难题。

袁杰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米东区近年来水稻种植实例,从良种选择、培育壮秧技术开始讲起,一直讲到插秧和田间管理等。

“稻种拿回来时是睡着的状态,要在太阳下晒3天,打破休眠状态,提高发芽率。”“育秧时一定要浸种,要浸3到5天,不仅能消毒,还能让苗壮,就像孩子在羊水里面发育一样。”……

袁杰讲的内容全部是“干货”,而且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台下听众有的在做笔记,有的用手机录像,还有的点头称赞。

每讲一个步骤,都会有交流环节,台上台下一起交流,农博士“土专家”面对面交流。

 

2月28日,在米东区泰康精米厂,企业负责人秦瑞东正在与稻农沟通选育良种事宜。记者宋建华摄

当听到新品种“新粳软2号”软米亩产能在650公斤以上,米东区泰康精米厂负责人秦瑞东说,他们去年跟稻农签的种植订单中就有“软米”,但是产量却在600公斤左右。

双方各执一词,经过仔细确认,秦瑞东订单种的是另一款软米,品种不一样,产量不一样。

秦瑞东立马跟袁杰沟通,准备稍后就到袁杰团队合作企业选购“新粳软2号”稻种,今年在羊毛工镇推广200亩。

活动中,稻农们也分享了多年积累的经验。当稻农颜世山提到催芽中用无纺布来包种保湿透气时,袁杰当即拍板说这个方法好,大家都可以借鉴。

1个多小时的培训,现场气氛热烈。培训结束时,不少人还围着袁杰问问题。

在广大农村,手里有本事、身上有绝活儿的“土专家”并不鲜见,与有着长期实践经验和渊博学识的农业专家面对面交流,互相都有成长。

种了40多年水稻的农民颜世山说:“袁博士是真正的农业专家,讲的东西听得懂,听了特别受用,他还能听我们这些老农民的意见,这堂课,太值了!”

“走到田间地头,走到农民身边,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将书本知识转变为实实在在的技术,才能成为真正为农民服务的专家。”袁杰说。

米东区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王顺利说,这次培训是他们服务水稻产业的一个开端,他们会继续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针对水稻种植不同生长阶段的问题开展集中培训、咨询服务、现场指导等活动,助力粮食丰产、稻农增收,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上一条:【中国科技网】新疆农科院:两项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启动

下一条:【亚洲中心时报】王威委员:为做强农业“芯片”持续供能 | 委员履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