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师新梅,一种让人难以忘怀的水果,享有“功能水果”“奇迹水果”“紫玉圣果”等美誉,特别是其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叶酸和膳食纤维,香甜浓郁,它的甜度和口感让人陶醉,深受疆内外消费者的喜爱。这份令人沉醉的甜美并非偶然,而是源于科研团队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和科学管理。2004年,新疆农业科学院科研团队入驻伽师县,通过深入研究、实践和创新,让伽师新梅成了人们心中的甜蜜象征。
伽师夏季高温少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生产优质新梅的适宜区,为新梅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然而,仅有优越的自然条件还不足以保证新梅的品质好、糖度高,科研团队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新疆农业科学院资深专家卢春生介绍说:“前期我们引入法兰西、斯泰勒、女神等新梅品种,在伽师县英买里镇设立试验示范基地,进行了深入的种植试验与示范。通过系统比较不同区域种植条件下的生长表现,团队有效改善了种植管理策略,进一步细化了栽培技术。同时,依托对不同砧穗组合的精心筛选与对比试验,成功优化了提升座果率与产量的科学方法,最终选育出新梅1号、2号、3号等一系列高产优质的新梅品种,丰富了我国新梅种质资源,为新梅的规模化种植奠定了坚实的品种基础。”
这些优质新品种,以其卓越的适应性、鲜亮的果实色泽、甘甜可口的果肉及馥郁诱人的香气在果品家族中脱颖而出。伽师县各乡镇积极响应,依托本地毛桃、酸梅等丰富资源作为砧木基础,成功构建育苗基地体系,有效保障新梅苗木的稳定与充足供应,进而促进了全县新梅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科研团队在新梅产业发展中斩获显著成就,但大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持续深化从品种优选到育苗技术、砧木适应性探索、乃至树体整形修剪等各方面研究,不断推动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卢春生详细阐述道:“我们团队通过实施修剪与拉枝技术,显著优化了树冠内部的通风与透光环境,通过科学调整树冠结构,有效促进了芽眼的分化与生长,进而实现了新梅产量的稳步提升。此外,我们还积极推进嫁接改良工作,经过不懈努力,新梅果实的糖度与整体品质也实现了显著提升。”
新梅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高效的病虫害防治策略。2008年,伽师县前瞻性地引入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为技术后盾,专项聚焦于新梅病虫害的防控研究。该科研团队入驻后,迅速启动系统性调研,全面摸清了伽师新梅面临的病虫害种类及其发生规律。基于详尽的调研数据,团队创新研发出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体系,有效保障了新梅的健康生长环境。
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课题组专家杨森介绍说:“研究团队引进了生物防治技术——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防治技术。这种技术通过提取食心虫雌虫身体中的特殊气味,人工合成后投放到果园,以此扰乱雄虫对雌虫的定向追踪能力,阻碍其交配行为,进而实现对食心虫种群数量的有效控制。此外,针对果园中红蜘蛛与黄色蛾等害虫问题,研究团队亦采取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生物防治策略,通过生物间的自然调控机制及环境友好型手段进行干预,这些综合防治措施展现出极为显著的防治效果。”
在科研深耕的坚实基础上,伽师新梅产业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依托科学技术的强大赋能,伽师新梅的品质不断实现质的飞跃,2023年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数据显示,经过精心科研指导与科学管理的伽师新梅,其糖度指标较传统新梅显著提升,增幅高达15%,果实饱满度与口感均达到新高度,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果品的追求,为伽师农民群众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新路径。伽师新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科研创新结出的甜美果实,更是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与科技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记者 合米提江·吐尔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