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2024-10

【乌鲁木齐晚报】践行大食物观 端牢粮食饭碗——看新疆农业专家如何为端牢粮食饭碗贡献更多新疆力量

资料来源: 作者: 浏览量: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江斌伟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按照“巩固提升口粮、主攻玉米大豆、兼顾薯类杂粮”的思路,在确保大宗粮食作物安全供给基础上,新疆科研人员是如何扎根基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推动传统粮食安全向多元化转变?又是如何践行大食物观,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相关农业专家,探索科研团队专注于破解农业资源约束、保障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的新实践。

粮食作物为何连续刷新高产纪录

小麦创全国冬小麦和春小麦高产纪录;玉米在平均单产高居全国第一的基础上,今年创五项全国玉米大面积单产纪录,并刷新全国冷凉区玉米单产纪录;伊犁河谷创水稻千亩方和万亩方两项全疆单产纪录……一份份亮眼成绩单背后,是新疆科研人员深入践行大食物观、大农业观的生动写照。

为何新疆作物高产频出、连续刷新高产纪录?对此,深耕粮食作物30余年的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建疆,将关键词锁定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新疆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积极构建现代种业发展体系,以种业为支撑,新育成品种在产量、品质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在优良品种基础上,种植技术也在同步提档升级,为新疆粮食生产不断刷新高产纪录夯实基底。

“科技和创新的引入给传统农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入挖掘粮食作物的单产潜力,加快形成‘多技术集成、大面积普及’均衡增产的格局,示范引领和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李建疆说。

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特色粮食作物创新团队成员正在田间忙碌。受访者提供

新疆是世界优质粮食重要产区之一。今年,新疆围绕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深入开展“百亩攻关、千亩创建、万亩示范”工作。其中,高标准农田为大面积单产提升奠定了基础。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新疆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558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面积近七成。

大面积单产提升是粮食生产综合水平提升的直接反映,是一个地区将试验田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的具体措施,对于提高全疆粮食总产能力更具现实意义,其背后折射出科技的有力支撑。

“产业发展离不开以市场需求、人民需求为导向,聚焦瓶颈问题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科技支撑。”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南疆冬小麦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副研究员方辉说。

以小麦育种为例。方辉所在团队在南疆开展小麦新品种选育30余年,选育出小麦品种新冬20号年推广种植面积300万亩以上,选育出新冬60号连续多次刷新新疆早熟冬小麦高产纪录,即将完成南疆品种更新换代,有望成为新疆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

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南疆冬小麦遗传育种创新团队正在麦田忙碌。受访者提供

李建疆说,新冬60号实现南疆品种更新换代,粮春1758创造全国优质春小麦高产纪录,中强筋新品种新粮169连续两年亩产突破800公斤。

目前,新疆小麦品种95%为本土自主选育,100%为我国自主选育,从种源可控方面端牢粮食饭碗。创高产的同时,优质品种不断涌现,新疆面粉等品牌唱响内地。

特色杂粮产业如何“谋篇布局”强链补链

每年收获的粮食作物里,除了人们熟悉的小麦、玉米等主粮外,还包括谷子、高粱、绿豆、马铃薯等谷物、杂豆和薯类,也就是俗称的杂粮。

在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乌鲁木齐综合试验站站长冯国郡看来,“五谷杂粮的作用不容小觑。”

2024年印发的《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明确,按照“巩固提升口粮、主攻玉米大豆、兼顾薯类杂粮”的思路,因地制宜发展薯类、杂粮杂豆等品种。近几年,新疆特色杂粮产业通过“谋篇布局”,为主粮延链和补链,产业体系不断壮大,成为全国新的特色杂粮产区,展示出现代农业的新前景。

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谷子高粱团队专注于基础研发的路径,正是其中一则生动例证。

谷子高粱创新团队正在田间工作。受访者提供

谷子高粱团队长期立足于新疆南北疆不同区域进行特色杂粮优良种质资源开发保护与利用和绿色栽培,组织开展谷子、高粱糜子等特色杂粮作物遗传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绿色高产高效全机械化栽培技术研发应用等,鉴选高产、优质、抗逆、适于新疆不同生态区栽培的品种15个;制定栽培技术6项,颁布技术标准2项。

冯国郡认为,纵观大食物观,粮食是基础,而要让老百姓不仅能“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吃得健康”,谷子糜子杂豆等许多杂粮在营养成分等方面优势突出,延链补链效果显著。

她举例说,“新谷1号”可以在含盐量1.1%、PH8.5的土地生长,不仅在充分利用盐碱地、边际土地中发挥作用,还能成为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以及盐碱地的综合利用的“新兴力量”。

2024年,在麦盖提县尕孜库勒乡博孜库木村150亩中度盐碱地种植复播谷子,“新谷1号”获得亩产量442.5公斤,创全国中度盐碱地复播谷子高产纪录。

杂粮虽是小宗粮食作物,但在生产上有其独特地位和作用,发展前景广阔。而马铃薯产业和甘薯产业也借助的科技力量稳步发展,成为主粮延链和补链的“生力军”。

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综合试验场研究员、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乌鲁木齐综合试验站站长刘易说,目前,团队建立380亩种薯繁育示范田,并集成多膜覆盖、马铃薯复播蔬菜、小麦复播马铃薯等多项高效栽培技术,取得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进一步巩固马铃薯在粮食安全中的地位。

马铃薯创新团队正在田间测产,丰收喜悦写在大家脸上。受访者提供

数据显示,新疆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左右,平均亩产2.1吨,单产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甘薯俗称红薯,作为粮菜兼用的杂粮作物,具有高产、抗逆等特性,深受人们喜爱,近几年种植面积和单产水平显著增长。

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新疆特色粮食作物创新团队负责人刘恩良说,特色粮食作物创新团队与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徐州农科院、济宁农科院等数十家科研单位合作开展东西合作育种,利用国家甘薯资源中心的资源优势和徐州农科院等内地院校技术优势,合作选育出适合新疆气候特点的商品性好、食味性优的新甘薯系列品种,育成的“徐新薯2号”入选自治区主导品种。

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新疆特色粮食作物创新团队负责人刘恩良正在试验田给大家介绍甘薯生长情况。记者江斌伟摄

目前,该团队主推大垄双行膜下滴灌,优质鲜食品种栽培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果薯间作和麦后复播提质增效技术,覆盖全疆甘薯种植区的70%左右。其中,果薯间作和麦后复播提质增效技术入选自治区主导技术,促进全疆甘薯单产稳步提升。

“引进来,走出去”联合攻关如何激活种业“芯片”

种子是农业科学的“芯片”。深化与国内外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积极谋划实施种业合作项目,不断提升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加快推进育种创新攻关,强化良种繁育推广,是现代农业和种业振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今年以来,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深入挖掘作物单产潜能,推动育种、栽培、水肥、农机、植保等国家玉米、小麦等产业技术体系、科研团队与新疆形成合力联合攻关,创建主要农作物高产示范田百余个,实施良种、良田、良法、良机多轮驱动,选派科技人员扎根生产一线,做好全过程管理,助力大面积均衡增产。谷子创新团队正是其中一例。

经过十年南繁北育,谷子高粱创新团队已培育出耐盐碱、抗除草剂、高产优质新品种“新谷1号”。目前,正在申报的新谷2号,以春谷优质米品种汾选3号为母本,同夏谷品种豫谷32为父本杂交而成,经过12代分离才稳定下来,最终选育出符合目标性状的植株。

一粒好种子,要万里挑一。冯国郡说,“每年谷子收获后,我们在数以万计的谷粒中才能挑选出一粒颜色好看、籽粒均匀、营养均衡的优质种子。”

2024年,谷子高粱创新团队在托里县、巴楚县等地建立品种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基地2000亩,试验示范谷子高粱糜子藜麦新品种260个,鉴定种质资源2000余份。

谷子高粱创新团队正在田间工作。受访者提供

马铃薯产业在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马铃薯育种领域,每一个新品种的诞生都凝聚着无数科研人员的汗水与智慧。

刘易说,“我们团队通过11年努力,终于育成新疆自有的马铃薯品种疆薯系列。”

12年前,马铃薯团队提出目标,培育出一种适应性强、产量高、耐病的马铃薯新品种,以应对日益严峻的粮食安全挑战。通过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平台,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搜集上百个马铃薯种质资源,挑选出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父母本进行杂交,获得上万份杂交材料在田间开展选择和分析,通过六年田间选择,疆薯2号脱颖而出,展现出优秀的抗病、高产特性,为农户提供更多种植选择,也成为实际行动书写“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生动实践。

马铃薯原原种繁育基地。受访者提供

冯国郡分析,从市场趋势看,目前我国主食消费仍以精细加工产品为主,特色杂粮及全谷物消费不足。随着农产品消费向多样化转型升级,杂粮有望迎来新机遇。

种类繁多的杂粮,特色优势明显,是盐碱地、边际土地、新垦地的先锋作物和优势作物,是多熟制改革的重要作物,也是农牧交错地粮草双丰、抗灾减灾不可或缺的特色作物。如果以谷子为例,在同产量下,谷子需水量只有小麦的1/2、玉米的2/3。一些相对不适合大宗农作物生长的旱作农业区,往往是杂粮的“黄金产区”。

李建疆建议,由于耕地资源有限,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扩大非耕地资源利用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盐渍化耕地是我国最主要的中低产田类型之一,“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提高耕地质量和生产力,对扩大国家耕地资源,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李建疆说,在保证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同时,加快特色杂粮联合攻关,加强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通过高产示范田建设,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以点带面起到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全面释放新疆粮食生产潜力,为端牢粮食饭碗贡献更多新疆力量。

上一条:【天山先锋号】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开展基层党组织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调研活动

下一条:【乌鲁木齐晚报】新疆刷新全国冷凉区玉米单产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