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有这样一位研究员,她叫梁晓玲,从事玉米育种研究40载。她的故事,是关于坚持、热爱与奉献。
“在我的眼里,我觉得玉米花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花。”梁晓玲说。这份对玉米花的热爱,也转化成了她对玉米育种事业的执着追求。
1987年,梁晓玲第一次来到南疆,眼前的景象让她深感震撼:玉米生产技术落后,产量很低,可用的新品种很少,农民们辛勤劳作却收获甚微。那一刻,她决定要为这片土地上的农民做些什么。于是,在老专家的带领下,她毅然选择了将玉米育种工作重点放在南疆。
“我的梦想就是让我培育的玉米品种遍天山南北,让农民因种玉米而致富。”梁晓玲说。如今,她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经过40年努力,通过南繁北育,她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她与团队培育出了37个玉米新品种,已经在新疆各地广泛种植,其中一大半都在南疆得到了推广应用。这些品种不仅提高了玉米产量,还改善了玉米品质,为农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同时也为农民带来了丰收的喜悦和致富的希望。
然而,新品种的推出并非易事。梁晓玲深知,要让农民接受新品种,就必须让他们亲眼看到品种的表现。于是,她深入田间地头做示范,一村一村地进行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她曾遭遇过路断、摔倒、受伤等困难,但她从未放弃,始终坚持为农民传授种植技术。
梁晓玲的育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从最初的以大田观察、产量测定、表型选择为主到如今的常规育种与生物育种、智能化育种相结合的时代,新知识、新技术成为了卡点,她必须不断学习和探索,力求在技术上取得突破。于是,在51岁那年,她成为了中国农业大学年龄最大的博士生,主攻分子育种。那段日子,她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了学习和研究中,经常通宵达旦,只为了掌握更多的前沿知识。
尽管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梁晓玲并没有停下脚步。她深知,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她的责任是全心全意为老百姓选育更安全的品种。她将继续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为新疆的种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梁晓玲的眼中,玉米花不仅是最美的花,更是她心中永远的梦想和希望。她相信,只要心中有梦想,脚下就会有力量。她将继续在玉米育种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让玉米花在天山南北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