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2022-04

【石榴云/新疆日报】我们的新时代丨“用一生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记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建疆

资料来源: 作者: 浏览量:

石榴云/新疆日报原创 2022-04-13 12:58:11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谢慧变

  就算企业开出高薪挽留,也没能动摇他投身科研的热情和意志。正是凭着对科研事业的这份执着和热爱,他已经在小麦育种科研岗位默默耕耘了近30个年头。

  他就是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建疆。谈起几年在企业兼职的经历,他淡淡说道:“我更喜欢科研,希望把在企业兼职期间了解到的市场信息尽快融入小麦育种研究当中,就让我用一生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吧。”

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建疆在实验室和技术人员进行交流。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谢慧变摄

  要有坚持的勇气和面对失败的心态

  李建疆出生于乌鲁木齐,1993年从西南农业大学(现西南大学)毕业后,分配至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工作。

  1997年,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位于塔城的一处试验地小麦遭受大面积干旱,这意味着科研人员一年的辛苦可能付诸东流。大家有些沮丧,李建疆也不例外。但他想起了刚工作时老师传授的经验:“任何时候,都要带着问题去观察。”

  李建疆没有放弃,他每天蹲在地里认真观察并记录每一个品种的状态。“即便是枯萎变黄了,但不同品种的表现也不一样。”李建疆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周后,他无意间发现有几株小麦不仅没枯死,而且麦穗大,茎秆还很粗壮。李建疆预感到这可能是一个好品种。

  就这样,经过一轮又一轮试验、对比、验证……历经6年多时间,小麦新品种——新春10号诞生了。该品种也是目前最耐干旱的春小麦品种之一,当时曾一举替代吐鲁番市种植的其它品种。

  “要有坚持的勇气,更要有面对失败的心态,因为可能你坚持了十几年,最终还是会面临失败。”李建疆说,“带着问题去观察、去思考总会有惊喜。育种的魅力就在于此。”

  农民的需要就是品种培育目标

  李建疆说,育种是一个听起来简单,但操作起来又极其复杂的矛盾体。

  “说简单,是因为育种原理很清晰,就是根据选育目标,选定两个亲本做杂交组合。说复杂,是因为操作极其繁杂。”李建疆解释,比如,为了杜绝窜粉,科研人员要持镊子将细小的雄蕊一一摘除,仅保留雌蕊,然后用另一个亲本授粉,保证杂交小麦的“血统”纯净。

  一年365天,李建疆有至少280天待在试验田里,从组合配制、世代选择到品系鉴定、比较试验,再到参加各级预备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一个新品种的面世,往往要经历10多年的大浪淘沙,从成千上万个新品系中脱颖而出。”李建疆说,从事育种工作,要耐得住寂寞,并能从中发现乐趣。

  从事小麦育种29年,李建疆先后主持选育小麦品种14个。近年来,李建疆不断根据农民需求调整育种目标,在保证高产的同时积极开展耐盐碱、强筋、特色小麦新品种选育。刚刚通过认定的中强筋品种粮春1242、强筋品种粮春1345分别创造亩产719公斤、713公斤新疆春小麦高产纪录,已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

  谈到“高产”的秘诀,李建疆说:“农民的需要就是品种培育目标,当看到自己育出的种子在农民地头黄澄澄一片时,心中那种自豪,无可言喻。”

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建疆在实验室和技术人员进行交流。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谢慧变摄

  不断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

  科研的道路没有捷径,唯有不断攻坚克难才能攀上高峰。

  新疆是我国盐碱地面积最大的省份,如何选育出既适合盐碱地生长并且高产的小麦新品种?这是一个难题。

  1996年,李建疆就开始了耐盐又高产小麦品种的试验。12年后,新春29号通过审定,该品种成为新疆第一个耐盐、高产、优质春小麦品种,也是自1993年新春6号之后新疆第一个年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的春小麦品种。

  搞科研必须要有追求卓越的精神,李建疆并不满足发现新品种。培育高产新品种仅仅是育种的开始,如何通过新技术实现既高产又优质是李建疆一直追求的目标。他说:“ ‘高产’与‘优质’本来是一对矛盾体,但通过分子生物育种技术却可以实现。”

  “目前,育种已经进入到‘常规育种+生物技术+信息化’的育种‘4.0时代’。新疆目前还处于常规育种阶段,但这也给我们提供了继续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李建疆感慨说。

  下一步,李建疆将重点攻克分子生物育种技术,在重要育种基因挖掘、重点品种储备等方面发力,不断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培育出更多让农民乐于推广种植的小麦品种,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上一条:【新疆日报】棉花种植行覆土延后技术填补新疆技术空白 预计今年推广应用面积超千万亩

下一条:【石榴云/新疆日报】我区4407份农作物种质资源获保护 涵盖小麦、玉米、豆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