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山网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刘毅
清擦、拆检、紧齿、清理变速箱……1月31日,春节假期刚过,奇台县坎尔孜乡东坎尔孜村村民俞存林就忙碌起来,提早进行拖拉机和其他配套农机具的检修,确保农机具在紧张的春耕生产中能发挥作用,“使得上劲”。
科技引领和装备支撑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我区不断强化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区农机装备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彰显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魅力。
生产 农机担主力
如今,从春耕到秋收,机械化生产已贯穿全区农业生产全环节,高效智能的农机装备成为农民的好帮手,引领农业生产转型升级。
2022年以来,全区通过实施标准化田间管理、提升全程机械化水平等措施,提高棉花标准化生产管理水平,走出了一条棉花生产高质量发展之路。
“我去年种了800亩棉花,亩产450到500公斤,现在采收棉花全部靠机械,又快又好。”阿克苏市喀拉塔勒镇英买力村棉花种植大户吐尼牙孜·阿不都卡德尔说,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和科学的管理手段,节约了大量的人工采摘成本,棉花质量越来越好。
去年,全区共有7000余台采棉机投入棉花采收作业,其中,跨地方、兵团棉区参与棉花采收的采棉机达1300余台,全区棉花机采率突破85%。机采棉人均管理面积可达200亩以上,管理效率是手采棉的3—5倍,农民劳动强度显著降低,真正实现轻松植棉。
使用农机装备不仅省时省力,还让农业生产更加“聪明”高效。过去,由于葡萄架低矮,吐鲁番市葡萄开墩多依赖人力。近年来,当地积极推进葡萄园架式改造工作,为普及机械化创造条件。
“一台开墩机一天可以完成6—7亩地的开墩,效率大幅提升,家里的15亩地采用机械开墩后还节约了2000元的开销。”吐鲁番市高昌区恰特喀勒乡幸福村葡萄种植户白克力·那木都说,机械化开墩让葡萄的种植效益进一步提升。
机械化正在改变着传统农业的生产面貌。去年,全区重点推广智能、高效、绿色的农机装备,加大对林果业、畜牧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机械装备的补贴和推广力度,落实农机补贴惠民政策,植保无人机等一批智能化程度高的农机装备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各环节,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区农机总动力达304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5.5%以上,小麦、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98.9%、89.7%。
增产 种子是根本
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是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的核心,对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去年,新疆粮食种植面积、单产、总产量实现三增长,粮食实现连续7年增产,产量为1978年以来第二高位,种子功不可没。
由新疆农业科学院核技术生物技术研究所与新疆新瑞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春小麦新品种核春115实现亩产724.14公斤,刷新了全国优质强筋春小麦高产纪录;由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新冬52号冬小麦,以863.8公斤的亩产量,时隔一年再次刷新新疆冬小麦高产纪录,一个个催生纪录的优良品种,足以说明种子的重要性。
去年以来,全区围绕小麦、玉米、棉花及加工番茄等特色作物,组织自治区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种业企业实施生物育种创新工程项目、新品种(系)选育项目等,开展机采长绒棉、南疆高产优质冬小麦品种选育“揭榜挂帅”攻关,推动建立小麦、玉米、长绒棉等区域性综合实验站,进一步提升品种选育创新能力。与此同时,全区持续推进“四个百万亩”制种基地建设,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制种基地建设相结合,提高制种基地现代化建设水平和良种生产能力。
目前,我区自育的小麦、玉米、棉花、水稻、大豆等主要农作物品种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导,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80%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8%。新疆棉花制种量位居全国第一,杂交玉米制种量名列全国第二,小麦制种量位列全国第六,粮食作物和重要农产品制种量满足需求,种源供应总体安全可控。
发展 关键在技术
机械化生产方式和良种的推广大幅提高生产综合效率的同时,也为“干播湿出”“精量播种”“宽膜覆盖”“膜下节水滴灌”等先进生产技术普及推广打下了基础。
去年,沙湾市大泉乡五道河子村的一片棉田使用了一种新型栽培模式,地膜宽度从过去普遍使用的2.05米拓宽至4.4米,厚度增至0.013毫米,一块地膜所覆盖植株行数由6行升至12行。
沙湾市农科金岳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韩波介绍,试验证明,新栽培模式对提高地温、除草、保墒有显著益处,每亩可增产30—50公斤,地膜回收率提升至90%以上,有效减少了农田“白色污染”。
在土地规模化、农业机械化起步相对较晚的南疆,也在以技术为引领,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去年,阿瓦提县在棉花种植中广泛推广“干播湿出”新技术,该技术不需要进行春灌就可以直接进行播种,再依靠膜下滴灌方式给水,不仅节省大量水资源,还有效提高了棉花出苗率。
“新技术让棉花每亩节约水肥、人工费100元左右,棉花出苗率还特别高。”阿瓦提县三河镇西萨依拉特村村民毛吾兰江·阿不来提说。
一个趋势已经显现,新的农机装备支撑了新的生产技术,新的生产技术依托先进装备实现推广,两者相互促进,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
全区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强化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持续实施万名农业科技人才服务乡村振兴行动。每逢关键农时,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新疆农业科学院、新疆农业大学等单位及时选派专家、技术骨干组成专家调研指导组,深入全疆14个地(州、市),与当地农业技术人员一起,因地制宜开展分类指导和技术服务,全区“干播湿出”技术推广面积达3324万亩,小麦、玉米绿色防控覆盖率预计达48%,一系列关键技术的不断普及,推动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升的同时,帮助农民解决了技术难题,切实享受到科技带来的生产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