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2023-05

【乌鲁木齐晚报】在泥土中种下青春 ——他们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资料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作者: 浏览量:
在泥土中种下青春

     乡村振兴,是一个呼唤人才,同时造就人才的舞台。广袤的田野,蕴藏着无限的机遇与希望。

  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寄语同学们厚植爱农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党的二十大对建设农业强国作出部署,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在我们的身边,有这么一群青年,他们扎根基层又志存高远,“倾身”听民声、“修身”拜民师、“俯身”解民忧,双脚踩在泥土地里,耳朵贴近村民心里,让奋斗青春在“泥土味”里滋养生长。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青年人到农村去,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蔡大润:身沾泥土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蔡大润


在新疆农业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农作物分子育种基地(玛纳斯实验站),博士蔡大润准时出现在田间,开始了又一天的播种。受访者提供

  整理分装玉米种子、划分试验区域、在田间播种……5月4日早晨八点多,在新疆农业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农作物分子育种基地(玛纳斯实验站),博士蔡大润准时出现在田间,开始了又一天的播种。

  蔡大润今年33岁,是2022年新疆农业科学院高层次引进人才、自治区“天池英才”青年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玉米分子育种与杂交制种技术开发。

  自4月20日,新疆进入玉米播种关键期,蔡大润和团队放弃假期,奔波在田间忙着播种。单是这一项就要持续到5月中旬。

  尽管每个人都戴着一顶大大的遮阳帽,他们的脸还是被晒黑了。

  蔡大润笑言“我们不是在地里干活,就是在去地里的路上”。

  他说:“有朋友开玩笑说我的工作就是在地里刨食,又脏又累的,但我们播的种子是我们团队自己在海南繁育的优质种质资源。只有在泥土里播种,才能收获秋的希望啊。”

  实验站有14亩地,里面种着2000多个种质资源,1000多个玉米测配组合,每一株即将长出的幼苗都将成为团队呵护的“心头好”。

  最令蔡大润自豪的是,他开发了新的下一代玉米制种技术——花粉管抑制系统,该系统突破了SPT通过“花粉致死” 阻碍转基因传递的技术封锁,拥有我国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并且花粉管抑制系统的效率与安全性领先世界水平,为我国制种技术的“卡脖子”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常年在田间地头劳作,蔡大润从未有过动摇,而是沉下心扎根基层,他说这块广袤的土地已成为更多青年人的“诗和远方”。 

佘金燚:被需要越多,责任也越大

佘金燚

佘金燚为同学们上课。记者郭军鸽摄

  5月4日一早,刚结束“五一”假期的佘金燚又走进教室,见到了熟悉的孩子们。

  21岁的佘金燚是北京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新疆分团的一员。去年夏天,他第一次来到新疆,在乌鲁木齐县庙尔沟中学开启了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

  说起到新疆支教,佘金燚坦言,除了受到曾经援疆的父亲影响,自己也渴望来到这里,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看看不一样的风景文化。 然而,真正踏上边疆的土地,他才知道一切并不容易。

  备课、写教案、上课、改作业……负责高三语文教学的佘金燚十分忙碌,他也曾一度陷入紧张焦虑中。

  “‘解锁’新身份,又是高三的学生,总是担心自己能不能带好这些孩子。”佘金燚说,被需要越多,责任也越大。在与学生课内外的相处中,他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

  所幸的是,在与学生的相处磨合中,佘金燚感受到了教师的乐趣,同学们也慢慢适应了这个从北京来的大哥哥。

  在佘金燚看来,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传递意识比传递知识更加重要。不仅要当好一名老师,帮助他们提高成绩,更要成为孩子们的朋友,学会倾听、给予鼓励、多些陪伴。

  “其实教孩子的过程,也是自我学习、自我认知的过程。”佘金燚说,只要用心,对人对事就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希望能带给学生更多正能量,让其更积极、努力地为未来打拼。

  
刘佳佳:从农村中来,到农村中去

刘佳佳

在米东区三道坝镇上三道坝村, 村党总支书记刘佳佳(中)带领的党员志愿服务小分队, 正在入户走访村民。记者宋建华摄

  “五一”假期,在米东区三道坝镇上三道坝村,33岁的村党总支书记刘佳佳带领的党员志愿服务小分队,对村中15位孤寡、 患病和高龄老人挨家走访,搜集老人们生活中的困难诉求形成民生服务台账,能解决的问题现场解决,剩余的协调各方尽快解决。

  像这样每个月第一周组织党员干部对困难群体进行走访的工作,从刘佳佳2022年5月份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以来,已作为村党总支的一项长期制度坚持了下来。

  刘佳佳出生在三道坝镇塔桥湾村,2013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基层工作,随后作为大学生村官一直在三道坝镇工作。从农村走, 又回到农村,刘佳佳选择用自己的知识、才干为家乡的发展奉献一份青春力量。在担任村党总支书记期间,刘佳佳发挥年轻 党员青春活力的优势,从建强基层党组织做起,大力发展农村产业,完善民生服务制度,改善村容村貌,为农业农村发展引 来“源头活水”。

  刘佳佳从完善基层党组织制度做起,以身作则落实规章制度,并建立起党总支学习和服务制度,组织党员定期开展各类学习 活动和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主题党日活动等,发挥好党员模范带动作用。

  在泥土里扎下根基,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发展产业,蹚出一条新路来。刘佳佳说,在全体党员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 两委”通过大规模流转土地建起了红薯种植和青贮玉米基地。

  在刘佳佳带领下,上三道坝村获2023年乌鲁木齐市“五好党支部”荣誉称号,村容村貌也在三道坝镇名列前茅。

  对于在乡村的工作经历,刘佳佳很自豪,她说:“很荣幸能为家乡发展做贡献,新时代年轻人就应该热爱基层、扎根基层, 增长见识、增长才干,促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让青春无悔。” 

巴哈尔古丽·哈里比亚提:当好村民健康的守护人

巴哈尔古丽·哈里比亚提

村医巴哈尔古丽·哈里比亚提入户为村民诊疗。受访者供图

  上午坐诊、下午“进村”,这是达坂城区柴源村村医巴哈尔古丽·哈里比亚提作为一名乡村全科医生每天的工作日常。

  2019年,从国家开放大学药学专业毕业后,巴哈尔古丽·哈里比亚提决定把根扎在基层,进入柴窝堡片区卫生院工作,后 成为了柴源村的一名村医。

  小病善治,慢病善管。 柴源村常住人口中半数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多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支气管炎等慢性病。在巴 哈尔古丽·哈里比亚提心中,村民健康总在第一位。为了掌握村民健康状况,巴哈尔古丽·哈里比亚提挨家挨户走访入户, 帮他们建立健康档案。

  “我发现村里有不少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人服药不规律,家属也缺少护理知识。了解情况后 ,便定期上门随访、做好健康监测,帮助他们规范用药、调整生活习惯。”巴哈尔古丽·哈里比亚提说。

  一次,村民李作生突然肚子疼,不明原因,村支书打电话找到了巴哈尔古丽·哈里比亚提,她提起药箱上门看诊,及时用 药后,李作生的病情有了好转。

  从那以后,巴哈尔古丽·哈里比亚提便将自己的电话留给每位村民,无论多晚,都能随时找到 她。

  其实,在达坂城区,坚守在基层医疗一线的90后并不少,他们和巴哈尔古丽·哈里比亚提一样,每一晚挑灯、每一次跋涉 、每一次服务都是他们交给青春最无悔的答卷。

  巴哈尔古丽·哈里比亚提说,当前,一些基层农村地区的专业人才队伍薄弱 ,养老、医疗条件仍有待加强。如果能有村医带头,组建起一支包括护士、护工、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在内的团队协同作战 ,大多数老年人的健康养老需求就能得到满足。

  “乡村需要我,我就在这里,我的全科梦与村民的健康梦紧紧相连,在一次次随访、一场场问诊中,我的梦想正生长出新 的价值。”巴哈尔古丽·哈里比亚提说。(记者王媛媛 宋建华 江斌伟 郭军鸽 贾梦妍)


上一条:【石榴云】棉花超高产示范田是啥样?乌苏市打造实验育种基地

下一条:【乌鲁木齐晚报 】 奋斗者 正青春|让青春在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