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2023-05

【新疆日报】新疆:建商业育种体系 聚种业创新合力

资料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 作者: 浏览量:

  新疆农业科学院科研人员正在检查培育中的哈密瓜苗(摄于3月20日)。□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刘毅 摄

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产业园科研创新基地展示区种植的农作物(5月10日无人机拍摄)。该公司在全国建有15个育种中心,先后在全国建立50万亩稳定的制种基地、15条现代化种子加工生产线和配套仓储物流设施,各类种子生产加工能力达30万吨。□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邹懿 摄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刘毅

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科技引领作用在一粒种子上得以体现,离不开选育、扩繁、推广各环节的紧密衔接。

不久前,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小麦育种创新团队培育的3个小麦新品种,以60万元的费用转让给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将小麦新品种推广转化期由3年缩短至1年,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应用。

在科企合作背景下,科研单位按照市场及企业需求实行定向育种,使新品种的审定和推广同步进行,缩短了新品种选育推广周期,实现了品种的快速普及。商业化育种体系促成了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协同发展新格局,凝聚起品种创新的合力,已成为新疆种业振兴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


塑造育种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是育种创新的主体,但往往是技术储备较弱的一方。相较于国外大型种业公司遍布全球的研发部门和每年高昂的研发投入,疆内企业有不小的差距。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处长杨关勇介绍,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颁布实施,我国种业市场化进程加快,很多种业企业由于种质资源储备不足、育种技术人员短缺,尚没有形成有竞争力的研发体系,创新能力不强。

“目前,我们的科研任务及科研成果很多集中在科研单位。”杨关勇说,国外大型种业公司的创新模式不能生搬硬套,只有构建符合国情的育种创新体系,才能真正结出创新硕果。

打通科研单位与种业企业在体制机制间的隔阂就成为这种创新体系的关键。近年来,新疆在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的过程中,不断构建“育繁推”相结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推动科研单位与企业紧密配合,共同组建课题组协同攻关技术难题。

“企业研发能力并不能等同于种业的研发能力。”九圣禾种业副总裁高雪飞说,商业化育种体系整合了企业与科研单位的优势资源,取得了1+1>2的效果。

九圣禾种业在2003年成立之初就与新疆农科院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随着国家和自治区相关政策配套不断完善,这种合作方式更加多元、组织也更加灵活。

“起初是购买品种,现在已升级为全面的院企合作。”高雪飞介绍,该企业和新疆农科院共同组建产业研究院,企业负责品种推广,为研发提供资金、场地等支持,科研单位负责定向育种,新品种优先向企业转让。

这种科企合作的模式为九圣禾种业发展带来了强大动力。近年来,该企业与新疆农科院合作研发的多个小麦、玉米品种已成为各地农业生产中的主栽品种,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最可贵的是帮助企业完成了自身育种体系建设。”高雪飞说,在密切合作中,九圣禾种业的自主研发团队也日渐成熟,弥补了技术沉淀不足的短板。

2022年,由九圣禾种业自主研发的冬小麦新品种九圣禾D1508以867.87公斤的亩产刷新了新疆冬小麦单产纪录。目前,九圣禾种业已拥有独家生产经营权品种200多个,良种销售覆盖全国17个省区。其中小麦、棉花种子销售收入位居全国前三,从一家新疆区域种业公司发展为全国种业十强企业。

在全区层面,201家注册种业企业中,已有近四分之一的企业开展科企合作,推动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2022年自治区种子销售额超过亿元的企业有7家,都建立了商业化育种体系,其中2家企业跻身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企业。


提升科研单位育种效率


商业化育种体系的宝贵之处就是企业与科研单位之间能够取长补短,实现资源整合。对于技术实力相对雄厚的科研单位来说,可显著提高科研工作成效。

“一个新品种的研发耗时长、投入大,如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难以广泛推广,研发就会失去实际意义。”新疆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周安定说,一个新品种的诞生往往需要5—8年时间,如果不能精准对接市场,就会白白浪费科研人员的努力。

商业化育种体系在整合资源时,首先帮助科研单位补齐了市场领域短板。周安定介绍,该研究所借助九圣禾种业在市场推广中的经验,根据企业需求开展针对性品种选育,培育的高质量农作物品种符合市场需求,很容易得到大面积推广。

近年来,通过商业化育种体系,九圣禾种业与新疆农科院打造了一批表现优异、高产稳产的明星品种。双方合作选育了19个小麦品种,使公司春麦种子市场占有率达30%,新春29号成为全疆推广面积最大的春麦品种,冬麦种子市场占有率超过20%;17个玉米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500万亩。两家单位合作主持或参加各级科研项目20余个,多次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

“双方组建产业研究院后,共同分享品种推广收益,激励了科研人员研发积极性。”周安定说,不仅品种选育工作由企业出资支持,科研成果转让费用还可以按规定拿出一定比例奖励研究人员,这很好地激励了科研人员,有助于科研单位打造稳定的研究队伍。

除此之外,商业化育种体系还让科研优势以技术输出的形式实现了转化。

“我们想让知识的力量体现在每一粒种子上。”新疆农科院核技术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张跃强说,不久前,该研究所与合作企业签订了技术服务合同,团队将依托人才和技术优势,协助企业开展优质中强筋春小麦新品种选育和品种审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等工作,并在新品种原种繁育、高产栽培技术研发、示范推广等方面提供技术指导。

近年来,新疆农科院建成成果转移转化公共服务平台,与20余家种业龙头企业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初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融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在该体系的有力支持下,今年一季度,新疆农科院自主培育的棉花、加工番茄、甜瓜等多个农作物品种(品系)顺利实现技术转让,转让合同总金额达1045万元,取得了5年来的最好成绩。


提高种业发展创新水平


企业得到发展,科研获得保障,最终将引领种业实现更高水平发展。今天,商业化育种体系的建立正在为新疆打赢种业翻身仗提供重要支持。

“商业化育种体系为整合科研力量创造了条件。”杨关勇介绍,2022年,自治区安排900万元财政资金,支持4家重点种业企业联合新疆农科院、新疆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及9家优势种业企业,围绕小麦、玉米、棉花实施商业化育种项目,按照一定的资金配套比例,共投入4300万元开展育种联合攻关,推动优势企业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

同时,组织九圣禾种业、新疆金丰源种业有限公司“发榜”,分别实施了南疆早熟高产优质冬小麦和长绒棉机采新品种选育及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项目,与新疆农科院、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院签订“揭榜挂帅”任务书。其中,长绒棉机采新品种选育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将联合选育适宜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等地种植的早熟长绒棉机采品种,预计到2025年选育优良长绒棉机采品种6个左右,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到150万亩。

“长绒棉是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特色名片,发展潜力巨大。”新疆金丰源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银宝介绍,“揭榜挂帅”攻关采取企业出资为主、自治区配套资金支持为辅的投入方式,以解决育种周期长、育种经费投入不稳定等问题。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选育长绒棉机采新品种,并研究相关配套栽培技术,对解决长绒棉生产“卡脖子”问题,促进长绒棉生产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杨关勇说,今年,新疆将进一步发挥优势种业企业的主体作用,以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企业、自治区优势种业企业为重点,开展“一企一策”帮扶,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推动构建产学研融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推进种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重点企业拉动新疆种业发展。

商业化育种体系对种业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正在新疆种业产业发展中日渐凸显。目前,新疆春小麦、长绒棉、彩色棉、早熟棉及厚皮甜瓜、加工番茄、加工辣椒等作物的常规育种能力已达国内领先水平,早中熟棉和玉米早熟、耐密、耐旱育种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新疆自育小麦、棉花、水稻品种的种植面积均占总种植面积的九成以上,自育品种成为自治区农业生产的主导,为自治区农业生产提供了支撑。


□点评经纬

种业振兴要做好“商业化”这道题

□刘毅

科技兴农,良种先行。优良品种是农业生产的核心要素,是农业科技的创新载体,也是种业发展的命脉所在。

当前,举国上下正在努力打好种业翻身仗,破解种业“卡脖子”技术难题。这不仅需要专业的科学技术,也要构建适应发展规律的组织体系。

企业是育种创新主体,但我国的种业企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国际一流的种业企业相比,自主研发水平较弱,掌握核心技术较少。如果单纯参照国际模式,要求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自建育种创新体系,既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又很难实现技术追赶和超越,更难以在长远的创新战略中实现“翻身”。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历史性阶段,农业发展进入转型关键时期,商业化育种体系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一种适应我国农业发展规律的创新模式。这种模式打破科研单位与企业间的界限,将创新资源有效整合,补齐了企业的短板,大幅提高了创新的效率和针对性。

因此,坚持构建并完善商业化育种体系,使之更加适应我国国情和种业发展特点,实现科研效率最大化成为势在必行的探索与尝试。

我们应当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商业化育种体系,不断优化组织方式,以提高科研质量和效率为出发点,探索更加灵活的资源配置方式,吸引更多组织和个人参与到育种创新中来,以不断健全的育种体系凝聚起全社会参与种业创新的合力,为加快种业高质量发展、打好种业翻身仗提供坚实基础。


上一条:【乌鲁木齐晚报】走进乡村看振兴丨耕耘在春天——走进田间看乌鲁木齐市乡村生产新图景

下一条:【石榴云/新疆日报】 深学细悟见实效 真抓实干促振兴 我区农口各单位积极上好主题教育“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