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晚报讯(全媒体记者江斌伟报道)9月19日,由新疆农业科学院主办的作物基因组与遗传改良前沿论坛在乌鲁木齐召开。
此次论坛由新疆农业科研单位首次联合国际知名期刊《Horticulture Research》(园艺研究)、《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植物生物技术)举办的学术论坛,旨在通过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加快农业基础前沿研究创新步伐,为育种创新提供科技支撑。
“此次能够联合国际知名期刊举办学术论坛,对于新疆生物育种领域基础研究水平发展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新疆农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余庆辉说。
当日,来自17家国内顶尖大学和科研单位专家学者、国际知名期刊主编专家出席论坛,国内知名生物技术公司代表共200余人参与论坛。与会专家分享了各自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共同探讨作物基因组学和作物遗传改良领域的基础前沿和关键共性问题。
新疆地域辽阔、生态条件多样,动物、植物、微生物区系组成特殊,具有开展抗寒、耐旱、耐盐碱、耐高温等基础理论研究的良好生境条件和丰富种质资源。此次论坛将帮助新疆科研人员特别是青年专家开拓眼界,增进与国内顶尖专家的学习交流,将更多先进理念、先进技术运用于日常科研工作,不断提升基础研究水平。
新疆农业科学院哈密瓜研究中心研究员、生物技术中心主任刘斌是新疆农业科学院2022年天池计划领军人才。他说,农作物基因组学的发展水平,是生物育种发展的核心关键。论坛立足于种业发展,提供了破解生物育种关键核心技术难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为突破性作物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新策略,助力新疆种业腾飞。
新疆农业科学院博士蔡大润是2022年该院引进人才,目前开展玉米杂交制种技术开发研究。他说,报告在玉米育种方面展示了最新研究成果,并提供了育种最新模式——在传统育种的基础上,融入分子育种等新概念,加快玉米育种进程,为新疆年轻育种工作者繁育好种子做出示范。
近年来,国家和新疆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疆农业科学院先后成立了种业中心等六大创新中心,推动新疆农业基础研究创新发展。其中,今年生物育种等底盘技术在番茄、玉米、西甜瓜等部分农作物方面实现重要突破,牵头构建了世界首个番茄超泛基因组,产生了深远的学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