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我国科学家发明的一种纤维低机械损伤的机采棉加工生产方法获得了澳大利亚发明专利授权。
由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田立文带领的国内外多个科研院所高校专家组成的棉花科研团队,对机采棉加工技术和设备,以及加工工艺进行了全面科学设计,最终成功研发了这种高品质棉生产方法。
为生产高品质棉花而研发
田立文介绍,由于新疆棉花株型矮小、紧凑导致棉田呈现脱叶催熟难、挂枝叶多的现象;再加上地膜、滴灌带和异性纤维的污染,造成棉花杂物和异纤多;而设备不匹配以及不科学的加工工艺,更是造成现有的机采棉加工技术因过度清理导致棉花品质与国际上典型的优质棉存在明显差距。
为尽快改变当前新疆机采棉花纤维机械损失大、异纤多、杂质高的问题,避免纤维品质低从而影响新疆棉花可纺性,该团队通过多年努力,对机采棉加工技术和设备及其关键参数以及加工工艺进行了全面科学设计,最终成功研发了这种高品质棉生产方法。
该方法既能提高清理效果,还能明显降低籽棉循环清理次数,有效减少清铃机对纤维的机械损伤和产生索丝的机率;在减少纤维机械损伤的同时,还有效防止残膜和“三丝”污染棉纱的突出问题。
在新疆植棉大县阿瓦提的生产示范表明,该方法生产的原棉纤维长度、比强度、整齐度和含杂率均比周边对照显著增加,同时异性纤维大幅度下降。
新疆农机学会秘书长马俊贵研究员介绍,该方法避免了因加工技术和设备不完善导致的纤维品质大幅降低的现象,有望助推新疆生产的棉花质量与业界公认的优质棉澳大利亚Sicot和美国SJV ACALA棉相媲美,从而满足我国纺织企业对优质原料的需求,最终提高我国机采棉在国际上的核心竞争力。
获得全球高品质棉花生产国认可
该专利2022年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近日又成功获得澳大利亚专利局的授权,实现了我国棉花专家在澳大利亚获涉及高品质机采棉生产方法专利授权零的突破。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毛树春告诉《中国科学报》,澳大利亚是全球为数不多的种植棉花规模较大的发达国家,且同时是国际公认的棉花品质管控第一的生产国,因而在该国获有关高品质机采棉生产方法发明专利授权,更能被业界认可。
目前全球棉花采收分为人工采收和机采两种,澳大利亚与绝大多数新疆棉花采摘方式一样,均是机采。机采棉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不同程度的纤维机械损伤问题,迫切需要通过技术创新,降低纤维机械损伤,确保机采棉加工后的原棉达到优质、甚至高品质棉的标准。
新疆农业大学教授韩长杰介绍,该发明涉及的棉花加工工艺的创新,以及对部分关键设备及其工作参数的重新设计,经验证已经成功生产出低纤维机械损伤的机采棉,且不增加能源消耗和人员投入,其完全可以用到澳大利亚棉花生产加工中。
澳大利亚对发明专利授权有较成熟的审查制度。正是这项发明具有极其明显的创造性,才能顺利得到授权。
“该专利技术创新不仅能确保新疆生产出大量的高品质棉花,进而有利于国内外消费者和用户对新疆棉花的认可;还表明新疆棉花的先进生产技术得到了发达国家同行认可,从而提高新疆棉花的国际知名度和提升我国棉花专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国家棉花产业体系首席、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所长李付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