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员配备
梁晓玲创新工作室自命名以来,配备有育种、种子生产、高产栽培等研究人员9人,技术力量较强。其中研究员6人(梁晓玲、阿布来提·阿布拉、杨杰、韩登旭、李铭东、赛力汗·赛),副研究员1人(王业建),助理研究员2人(郗浩江、吕玉平),具有博士学位人员5人,硕士1人,学士1人,其他2人。工作室人员配备如表1所示。
二、成果产出
梁晓玲创新工作室自2019年3月创立以来,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申请4项植物新品种权(授权3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新型实用专利授权1项;发布自治区地方标准5项、企业标准1项;发表论文16篇,其中SCI收录2篇,科普论文1篇。参编著作1部。为企业转让新玉80、新玉86、新玉87、新玉108、新玉102、新玉110、新农玉6328、新农育6003、新农育3226 等9个新品种,实现创收312万元,平均每年创收107万元,这些品种已在新疆南北疆大面积转化推广应用。
梁晓玲本人获得国家和自治区级荣誉5项,2019年荣获自治区首批“天山领军人才”荣誉称号;2020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20年荣获“自治区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2023年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24年荣获“2023年新疆工匠年度人物”。
三、人员培训
梁晓玲创新工作室重视对青年人才培养、培训及对基层各级技术人员和农民的培训。工作室培养博士3人,其中,团队成员杨杰于2021年获得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韩登旭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在读,2024年即将毕业,梁晓玲本人于2020年获得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3人晋升正高级职称,1人晋升副高级职称,3人获得新疆自治区天山英才和农牧人才资金支持,1人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新疆工匠年度人物、新疆自治区首批天山领军人才和自治区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梁晓玲于2021年10月参加了全国总工会在杭州组织的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培训活动,学习全国各界劳模和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先进经验,进行了交流座谈,获得了许多实用有效的创新经验。
在人员培训方面,工作室成员每年15人次参加各类专业技术培训。每年对伊宁县、额敏县、温泉县、奇台县、疏勒县5个示范县15个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已成为各县的高技能人才。对全疆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进行玉米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制种技术等科技培训,线上线下培训基层技术人员3800人次,培训农民1.2万人次以上。
四、精神传承
工作室在南北疆开展的玉米种源创新、新品种培育、高产创建示范、农民培训及科技推广等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连续突破多项全国玉米高产纪录,促进了农民的增产增收。先后被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新华社、农民日报、中国科技网、中国新闻网、央广网、学习强国、新浪网、新疆电视台、新疆日报、石榴云、喀什电视台、疏勒电视台、喀什零距离、伊犁零距离、阿勒泰零距离等国家级、自治区及地区级新闻媒体、网络平台宣传报道20余场次。央广网、《中国妇女》杂志、《新疆妇女伴侣》杂志、新疆电视台、新疆日报等媒体对工作室领衔人梁晓玲进行了多次专访,对梁晓玲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新疆工匠年度人物等先进事迹进行了多次报道。
五、示范作用
工作室领衔人梁晓玲2020年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于2020年11月24日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全国劳模、全国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表彰。为弘扬和传承劳模精神,梁晓玲应邀先后在自治区总工会、自治区妇联、新疆农科院、新疆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九圣禾种业等单位进行了参加劳模表彰大会的感受和劳模精神宣讲。新疆农科院、新疆农科院粮作所、微生物研究所、奇台试验站、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对梁晓玲的事迹进行了宣传报道,举办了劳模精神传承分享活动,新疆日报、新疆电视台、工人时报、乌鲁木齐晚报等新闻媒体分别进行了多次宣传报道,自治区总工会、自治区机关工委进行了专题报道,在全疆范围进行宣传,对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起到了积极作用。
以工作室为孵化器,每年由领衔人对工作室成员,依托单位、合作单位年轻专家进行培训、宣讲,传承劳模精神,让年轻人快速成长。每年还按照自治区相关部门要求进校园,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宣讲,让青年学子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早立志向,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