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绒棉育种团队成立于1979年。现有科研人员7人,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博士1人,硕士4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1人,自治区天山英才培养计划1人,第九届新疆青年科技奖1人。
自成立以来,研究工作始终紧紧围绕新疆棉花生产需要,取得了丰硕成果。共收集引进长绒棉资源500余份,先后育成长绒棉品种新海2号、4号、5号、6号、7号、9号、12号、16号、20号、24号、35号、39号、43号、47号、53号、55号、60号、新78、K426等共20个,早中熟陆地棉品种新陆中54号、73号、76号(省审/国审)、77号、80号、83号、84号、K418、新6015等共10个。“新78”是新疆首个机采海岛棉品种,新海16号、24号、35号、新78、新陆中54号、80号、84号等多个品种被列为新疆棉区主栽品种,较好支撑了生产发展。近五年来,研究团队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10项,发表研究论文47篇(SCI收录10篇),年均推广各类棉花品种300余万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部分成果获得2018年度新疆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以及二等奖3项,获得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1项。
在科研平台方面,团队在库尔勒建有科研示范基地一个,科研设施设备齐全,交通便利,可全面开展各类科学研究与成果展示;建有原原种棉加工生产线一条,可有效保障育种家种子质量;与龙头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可快速推进新成果的转化。对外科技合作方面,本着合作共赢的原则,研究团队与国内棉花研究优势团队开展了深度合作,共同围绕新疆长绒棉的品种问题、产业问题开展了集中联合攻关,取得了显著成效。
“十四五”期间,研究团队工作重点是以降低长绒棉生产成本、提高棉农效益为目标,以“长绒棉资源优异基因挖掘与利用”、“机采长绒棉新品种培育与配套技术研究”为研究内容,集聚国内优势团队人才队伍,通过加强各类棉花资源的深度鉴定与利用,不断加快推进适宜机采长绒棉的品种研发和育种体系建设,显著提高新疆长绒棉的国际竞争力,为国内高质量棉花安全供给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