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料育种与栽培研究室现有成员6人,课题组长李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4人,中级职称2人;硕士学历4人,博士学历1人,常年有硕士研究生及本科实习生10人左右。
该研究室最早成立于1979年,主要以油菜、花生、红花等油料作物育种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发为主,根据不同油料作物开展多学科交叉育种技术,常年在新疆农科院安宁渠试验场油料基地开展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建有农业部经费资助的油料原原种基地科研推广平台一个,国家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平台2个。目前共有试验、示范田70余亩,水电、道路、林网、晒场、实验室等配套设施良好;具有基本开展油料作物品质分析及生物技术试验平台,购置了基本科研专用仪器设备荧光定量PCR仪、核酸定量仪、LI-6800光合仪、ET-100植物根系成像系统、近红外分析仪等价值300余万元近30余台(件)。
自成立以来,该研究室拥有不同特异种质基因的油料作物种质资源材料4500余份,紧紧围绕食用油安全供给和农民增产增收为目标,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种质创制、三系配套等手段培育出国内第一代低芥酸芥菜型油菜品种新油4号,国际上第一代低芥酸、低硫甙芥菜型油菜品种新油8号、新油9号。新疆第一个芥菜型油菜杂交种新油14号。近年来育成新油17号、新油18号、新油19号、新油20号、新油21号、新油22号、新油23号、新油24号、新油25号、新油26号等油菜新品种。在新材料创新方面,筛选出一批优异育种材料和“三系”亲本材料。培育出新红花1号、2号、3号、4号、6号、7号等红花新品种。联合培育出新疆第一个高油酸花生品种DF05、DF06,填补新疆高油酸花生育种空白。近年来,研究团队取得科研成果 8 项,获奖成果7 项,其中有 5 项获省部级二等奖以上成果奖励。出版(参编)著作 7 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30余篇。年均推广各类油料作物新品种、新技术20余万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十四五”期间,本研究团队主要针对新疆油料生产中新品种、新技术缺乏,导致生产效益低下的问题,以建立新疆油料全产业链的生产体系为突破口,以提高油料种植效益、充分发挥油料多元化利用优势为目标,构建油菜、花生、红花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对关键抗逆基因进行功能解析,同时进行高耐逆性遗传改良和人工创制抗逆新种质,快速进入智能分子设计育种(4.0版)。